11月4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时,这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集装箱卡车正与岸桥、场桥密切配合,快速有序地将来自京津冀地区的鲜梨、奶制品及工程机械等货物吊装到靠泊岸边的“长胜”轮上。不久后,“长胜”轮顺利启航,标志着由长荣海运、阳明海运、万海航运联合运营的东南亚新航线正式开通。
同日,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随着“迭戈”轮平稳驶离,由MSC(地中海航运)独家运营的全新东南亚航线同期开通。同一天“上新”两条全新集装箱航线,不仅为天津港外贸航线网络增添了新的“生力军”,也将进一步“加码”中国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助力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今年以来,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下,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市港航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市级部门,滨海新区等相关区以及天津港集团等企业组建工作专班,完善协调机制,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推进重点难点任务,共同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走深走实,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航线的开通正是我们将全会精神落实在基层的积极实践,只有紧跟国家战略,融入发展大局,发展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从彬说,“这条新航线不仅加密了天津港的外贸航线网络,也将进一步提速华北、东北地区与东南亚相关国家的航运贸易交流。”
站在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岸边,看着货物顺利装船,“长胜”轮船舶代理方中国外运华北有限公司集装箱分公司船务部经理助理焦德帅脸上露出笑意。“这条新开航线长荣、阳明和万海3家国际知名船公司共同投入了5艘船舶,船公司看中的就是中国市场特别是外贸方面的韧性和活力,以及天津港作为北方地区重要枢纽港口对内陆腹地的辐射能力。”焦德帅说。
对于这一点,地中海航运天津分公司销售经理顾震宇很是赞同,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新航线主打‘直航+广覆盖’,可使中国至越南、泰国等地的海上运输时间较经新加坡中转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目前,MSC整体外贸货运量每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条航线的开通便是对外贸市场需求的直观反馈,首船的载货率已接近100%。紧跟全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明年,我们计划在外贸航线上继续发力,比如,增加运力投入或调整航线安排,也有望新开至更多区域的直航航线。”
“针对京津冀出口企业,我们通过优化通关流程、简化申报手续、提高通关效率等方式,积极降低企业成本,还采取‘监管前移、随到随检’的快速检验措施及‘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抵港直装’等便利监管通关模式,不断提高新鲜农产品的通关效率。”天津新港海关物流监控处港区巡查科副科长赵乐表示,“我们还对出口企业进行技术性贸易宣传,提升企业自身出口能力和高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离开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记者又来到位于天津港高沙岭港区的天津港新兴建材码头。几天前,这里刚刚完成首艘外贸船舶装卸作业,正式开启港口国际贸易装卸服务,以此为标志,天津港一港六区全部具备了外贸作业条件。
走进天津港新兴建材码头调度室,一块白板上满满当当罗列着未来两个月将从这座码头开行的航线及船期信息。
“这两天,我们就将迎来第二艘靠泊的外贸船舶,四季度码头计划运营5条国际航线,主要通航日韩、东南亚、南非等地。”天津港新兴建材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东说,“这些钢材、机械设备等货物主要来自京津冀地区相关企业,我们将紧跟全会要求,充分释放码头能力,有效缓解当前货多船多的情况,进一步为周边企业‘走出去’搭建起一条‘出海’大通道。”
在此基础上,日前,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天津港高沙岭港区支航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完工后,高沙岭港区支航道船舶通航能力将提升至5万吨级,为天津港提升港口通航能力、优化港口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2023年至今,天津港先后建成5个码头项目及5个堆场项目,新增堆场面积约64万平方米,积极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临港产业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天津港已开通148条集装箱航线,预计202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约5.9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2400万标准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