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亚洲集装箱航运市场整体呈现疲软态势,运价与租船市场表现分化。集装箱即期运价整体持续回落,3月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SCFI)为1351点,较年初下降20%,主要受欧美消费需求疲软、新船交付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分航线来看,欧美航线运价跌幅最为明显,而亚洲区域内航线相对稳定。
3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指数为1166点,环比下跌13%。然而,亚洲内部航线表现相对稳定。上海至东南亚航线运价为441美元/TEU,同比增长45%,环比下跌2%;上海至日本关东航线运价为313美元/TEU,同比增长3%,环比上涨1%;呈现相对稳定但略有上涨趋势。
集装箱船期租租金延续涨势。3月28日克拉克森研究集装箱船期租租金指数较月初上涨2.3%至191点,达到疫情期间外的最高水平,并超过去年8月的高点。可租用运力有限支撑市场,短期租约溢价明显,但受即期运价调整影响,后期租金或面临回落。亚洲租船市场表现稳健,6-12个月期的4250TEU窄体船平均日租金为56500美元/日,同比飙升150%;2750TEU支线船日租金为42000美元/,环比上涨2%,同比增长118%。
海运贸易方面,2024年亚洲海运集装箱贸易量为129.9百万TEU,同比增长7.9%。预计2025年贸易量将达到133.6百万TEU,同比增长2.9%,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尤其是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亚洲出口形成一定压力。尽管如此,区域内贸易表现分化,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市场呈现不同的增长态势。
作为亚洲最大贸易经济体,中国2024年出口总额达3545.9亿美元,同比微增0.9%,但对东盟出口表现亮眼,贸易额达3031.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入实施,推动区域内贸易壁垒降低,产业链协作更加紧密。东南亚地区凭借地理优势和制造业发展,继续巩固其作为亚洲贸易枢纽的地位,其中新加坡港2024年吞吐量达4112万TEU,同比增长5.4%。
与此同时,南亚地区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印度主要港口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和蒙德拉港吞吐量分别增长15.47%和15.16%,反映出该国制造业崛起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强劲拉动。整体来看,尽管全球需求放缓抑制整体增速,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供应链调整仍为亚洲海运市场提供重要支撑。
在此背景下,锦江航运凭借“一主两翼”战略,持续深耕亚洲市场。公司以高准班率的“精品航线”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2020-2024年间持续保持上海-日本航线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成功打造“海防丝路快航”、“泰越丝路快航”等特色航线,培育出新的业绩增长点。2025年一季度,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在巩固东北亚优势航线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东南亚航线布局,推动该区域业务实现量价齐升。同时,公司稳步开拓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成效显著,公司2025年一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219%,业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展现出公司在亚洲航运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4月,公司携手振东分公司、西贡新港推出“胡志明丝路快航”(SSX)新航线。该航线首航船舶“通响”轮上海至海防历时81小时、胡志明至上海历时100小时,实现“上海—海防4天快航、胡志明—上海4.5天快航”的服务承诺。作为公司完善东南亚航线网络的重要举措,新航线可承运冷链生鲜、电子产品等多品类货物,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也是公司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实施的又一实践成果。
与此同时,锦江航运推出柬埔寨金边多式联运网点物流延伸服务,依托以“胡志明丝路快航”为代表的越南胡志明地区丰富多样的航线布局,为客户提供越南胡志明与柬埔寨金边之间优质、便捷的物流延伸服务产品,进一步开拓东南亚腹地货源市场。此外,锦江航运聚焦拓展东南亚航线市场,携手越南Gemadept公司推动越南合资物流项目落地,稳步推进越南合资物流公司落地运营,进一步培育壮大东南亚航线市场产业链服务能力,持续强化锦江航运公司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
当前亚洲集装箱航运市场正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地缘政治风险的双重挑战。然而,区域经济合作的持续深化与绿色航运转型的加速推进,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业内企业需积极应对,通过动态跟踪市场变化、优化运营策略、强化技术创新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作为区域航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锦江航运有望从两大趋势中获益:一方面,区域内经济体通过加强经贸合作,将有效缓解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持续深化,将为公司航线经营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公司将继续发挥在亚洲区域航线的运营优势,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市场机遇。